最近《西游记》又火了。六学家你们先坐下,今天咱们不说齐天大圣孙悟空,我们来看看二师兄猪八戒的秘事奇闻。
壹读君统计了20多部猪八戒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绝大部分的二师兄都是以白白胖胖、肥头大耳的形象出现。
然而熟悉原著的朋友们可能知道,这些影视剧中塑造的憨态可掬还有点“慈眉善目”的猪八戒形象好像欺骗了我们。真实的猪八戒不仅长相奇丑,还是一只大黑猪。
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的壹读君 | 前传
Real猪八戒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猪八戒第一次亮相是在《西游记》的第十八回。
最先对他外貌评价的是他的老丈人,高老庄庄主:
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
看起来高老庄这个庄主,对女婿的模样,十分不满。不过,老丈人看姑爷哪哪都不顺眼也是正常的,真实情况还得是看陌生人是怎么描述的。
在《西游记》中,最先见到猪八戒的其实是大师兄孙悟空。他化作猪八戒心上人高翠莲的样子等着猪八戒,看到的却是:
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的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
大师兄这会儿还不知道猪八戒是陪伴他在西天路上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师弟,所以他的描述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在孙悟空和高老庄庄主的描述中,猪八戒的形象颠覆了我们们多年的观影经验。原著笔下的猪八戒奇丑无比:黑脸短毛、长嘴大耳、长了一副猪头猪脸的模样。
真实的猪八戒可能长这样
我们平时都说艺术源于生活,怎么吴承恩笔下的猪八戒却跟我们平时见到的白白胖胖的猪一点都不一样呢?
猪八戒到底是个什么猪?
首先确定一下猪八戒是何方猪氏。
猪八戒在初次见到大师兄时就提到过:
我家住在福陵山云栈洞。我以相貌为姓,故姓猪,官名叫做猪刚鬣。
从猪八戒的自述中,能知道猪八戒是因为调戏嫦娥犯错被贬下凡,投错猪胎后在福陵山云栈洞生活。
书中对福陵山这个地方并没有详细交代。但福陵山应该是一个离高老庄不远的山头,否则猪八戒这个好吃懒做的性格也不会两头跑。
书中对高老庄的地理位置倒是有所交代。唐僧和孙悟空是来到了乌斯藏国的高老庄遇到了猪八戒。
唐朝的时候并没有乌斯藏这个地方。在吴承恩生活的朝代倒是有,就是今天的西藏。乌斯藏这个称呼是西藏在宋朝以后的称呼,在唐朝的时候称为吐蕃,宋朝、远超的时候吐蕃和乌斯藏的称呼并存,直到清朝的时候才正式命名为西藏。
看起来,吴承恩并没有用故事发生的时间称呼西藏,而是用了他所处的朝代。所以猪八戒根本就是一只西藏猪。
你看到的白猪都是进口的
在中国本土猪种中还真有西藏猪这个物种,长成这样:
不知道吴承恩有没有去过西藏,看过猪八戒的这个原型,才写出黑胖汉的猪八戒。就算没去过也没有关系,因为毕竟中国有四分之三的本土猪种都是黑猪。
那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绝大部分都是白猪怎么回事。很简单,因为他们并不是中国本土猪。
市面上见到的大部分白白净净的猪,都是引进品种或者引进品种跟本土猪种杂交而来。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一批进口猪。比如来自英国的大约克夏猪、来自丹麦的长白猪、来自美国的杜洛克猪、来自比利时的皮特兰猪等等。
忽然觉得自己吃的猪肉都变得洋气起来。
这些外国品种并不是随便被引入进来的。他们具有一些非常吸引人的特点,比如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和瘦肉率高等。这些特点使得他们能过做到快速屠宰、价格便宜,非常适合作为商品猪,也就是我们日常的口粮。
跟土猪对比,这些洋猪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比如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和瘦肉率高等。所以在引入过后,他们迅速的占据了市场。
相比之下,土猪就不怎么能打了。中国本土猪种绝大部分具有“肥”、“慢”这两个特点。就以成华猪为例,他的瘦肉率只有40%,比引入的白猪低了近30%。在生长速度和屠宰率上,土猪也不具有优势。中国土猪要喂养一年才能出栏,而大部分洋猪6个月就可以出栏宰杀。
中国的土猪优势其实非常明显,他们繁殖能力强、肉质也十分好。在古罗马的时候还为猪界的品种改良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在18世纪时,中国土猪也与欧、美猪种有过基因交流,带去了广东的黑猪和黑白花猪。
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陶猪
大规模引外来猪种,本身是为了改良中国本土猪种。而目前外来猪的大规模发展却影响到大家只认识这些“洋猪”,甚至传统文学中的猪八戒都被塑造成了不具代表的白猪形象。
受到外来猪的挤压,目前中国本土猪的状况岌岌可危。就拿“猪界翘楚”成华猪来说,在前些年最危急的时候,只剩下五六十头。
成华猪,最适合做回锅肉的居居
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外来猪种,是为了解决吃肉问题。现在肉够吃了,是时候把本土的好肉培养起来了。
一个疑惑:1986版的猪八戒是不是为了推广引进猪才使用了白猪形象。
参考资料
1.《养猪学》,(美)霍登、(美)恩斯明格,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中国猪种在不同时期对世界猪育种的贡献,王林云
3.保卫“中国土猪”:4个地方猪种已灭绝,31个品种濒危,《中国青年报》2018.12
4.《中国养猪史》,徐旺生,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本文转自: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7198463425284264943%22%7D&n_type=0&p_from=1